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精粹 | ​“整合性发展”框架内的乡村数字化实践——以德国北威州东威斯特法伦利普地区为例【抢先版】

李依浓 李洋 国际城市规划 2022-04-25

为了更好地推广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将不定期地推送一些尚未见刊的稿件的精华观点,以飨读者。本文为本刊已录用文章《“整合性发展”框架内的乡村数字化实践——以德国北威州东威斯特法伦利普地区为例》的精华版,作品的发布已取得作者授权。欢迎读者指正、讨论。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
  

我国正处于乡村数字化建设全面推进时期。2019年5月颁布《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2020年5月出台的《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等文件,明确部署了我国下一阶段数字乡村发展的重点任务,在继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经济的同时,深化信息惠民便民等工作。

 
近年来,德国乡村地区也进入了在迅速发展的全球化网络中寻求新机会、探索新模式的阶段。在城乡经济联系与空间交集愈益紧密的背景下,德国“城乡等值化”思想的内涵发生了改变,乡村地区不再完全依附于“中心地”等级模式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自上而下”的纵向均等化分配,而是探索跨越行政等级和行政区划的“整合性发展”模式开展乡村更新及公共服务供给等工作(图1,图2)。
 

图1  基于“中心地”理论的空间规划和投资发展体系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https://www.wissen.de/sites/default/files/styles/lightbox/public/wissensserver/jadis/incoming/318114.jpg?itok=bov2VzV1改绘

图2  跨越行政等级和行政区划的“整合性”发展模式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在实践中,“整合性发展”模式体现出三点主要优势:
 
(1)通过构建跨越行政等级和区划的新发展主体,建立区域共同发展愿景和实施计划,在避免利益竞争的同时,发挥共同的区位优势和区域合作潜力,解决单个村、镇、市无法解决的任务;
(2)该模式中,村、镇、市与区域的合作网络并不建立在传统的上下级关系之上,而是基于平等的伙伴关系,有利于通过合作网络,实现具体项目的实施;
(3)由于联邦和州政府鼓励城市与区域的合作发展,在申请欧盟、联邦、州发展基金项目时,“整合性”框架在评估中更可能获得资金及政策支持。
 
德国当前乡村地区数字化发展基本分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乡村社会服务两类。乡村地区由于行政等级较低、人口规模小,一般很难获得联邦政府在数字化发展领域的直接关注和资金投入,因此在数字化服务供给保障方面尤其依赖于与其相邻的中小城市间的紧密合作,为“整合性发展”项目提供了土壤。
 
德国东威斯特法伦利普地区(OstWestfalenLippe)位于北威州东北部,涵盖了6个相邻的县以及1个地区管辖的比勒菲尔德市(Bielefeld),全域面积6500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图3)。2014年,该地区曾被联邦经济和技术部评为全德最具创新和经济效率的五个地区之一。然而,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技术更新迭代的周期加快,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导致该地区的发展面临人口流失严重、技术人才短缺等诸多挑战。 

图3  东威斯特法伦利普地区区位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作为应对,该地区于2015年制定颁布了“东威斯特法伦利普4.0”整合性行动规划(Integriertes Handlungskonzept der Region OstWestfahlenLippe,下称“整合性规划”),旨在利用数字化转型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刺激,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其作为尖端科技孵化地的可持续发展。2018年开始执行的利普和赫克斯特尔两个县的乡村地区“智慧乡村”项目是整合性规划的项目之一(图4,图5,表1)。
 

图4  “智慧乡村”项目中数字化发展措施的分布

 

图5  左上:贝加村“无人机”培训;右上:利普海茵村“智慧乡村客厅”;下:比乐贝克村“智慧公交车站”

 
表1  “智慧乡村”项目中的数字化发展措施

 
“整合性规划”在宏观环境层面和微观实施层面对“智慧乡村”项目提供了多层次的支持:通过在城市与乡村、不同行政单位、企业、社会团体等之间建立合作网络,创造了信息、技术、社会资源等共享、互换和交流的机会,将数字化发展的资源和成果辐射到乡村地区的各领域和群体;在项目的筹备和实施过程中,各参与主体获得了技术、资金,以及负责区域发展政策的专业人士对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以及咨询服务广告宣传等各项支持。
 
从实施效果来看,村民普遍加深了对数字化技术和应用的认识,并积极投入本地的数字化实践中:在方案设计阶段,各村都有50名以上的村民参与了村庄数字化措施研讨会;在实施阶段,村民主动负责各项措施落地的联络人、志愿者等;利普县约有65%以上的居民参与了村民互助项目;在项目周期结束后,各村村民负责技术平台的运营和维护,并积极为感兴趣的村庄提供咨询和帮助服务,联络相邻县加入信息平台的扩建,推动了更广泛的区域数字化合作网络的构建。
 
整合性发展框架为东威斯特法伦利普地区的乡村数字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以及灵活而开放的工作框架。同时应注意到,营造居民广泛参与数字化发展的意识和社会氛围、挖掘居民和社会团体等本地力量,是数字化项目在村庄落地生根且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尽管德国东威斯特法伦利普地区的案例是“整合性发展”模式应用于乡村地区数字化发展的一个新的尝试,但是其发展理念和各项举措与德国政府近年来推出的多项数字化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实施策略一脉相承:政府职能重点作用于法律规范和政策引导;引入民间资本参与数字化项目的运营和管理,建立民间资本的管理框架;倡导数字化的全民意识,并为各地的数字化自主发展“留白”。基于德国“整合性发展”框架下的数字化实践经验,结合我国下一阶段数字乡村发展的重点任务,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借鉴“整合性”发展相关思路,促进乡村数字化发展项目可持续性;

(2)建立城乡数字一体化发展的规划和管理程序;

(3)激发乡村地区数字化发展“自下而上”的内生动力。 

 
作者:李依浓,亚琛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yinong_li@yeah.net
李洋(通信作者),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博士,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创规划师

延伸阅读

全数字化城市设计的理念范式探索

日益数字化的世界带给城市与区域规划的挑战

基于人才支援的乡村振兴战略——日本的经验与借鉴


编辑、排版:张祎娴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